
在中国古代诗坛上,黄庭坚以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学识闻名,他的诗歌语言精炼,意境深远。其中,《寄黄几复》这首诗便是他书信诗中的代表作,不仅展现了他对友人的深情厚谊,也流露出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。

《寄黄几复》原文与译文
原文
我居北海君南海,寄雁传书谢不能。
桃李春风一杯酒,江湖夜雨十年灯。
持家但有四立壁,治病不蕲三折肱。
想见读书头已白,隔溪猿哭瘴溪藤。
译文
我住在北海,你居于南海,相隔遥远,鸿雁都难以传递书信。
回想当年,我们在春风桃李间共饮美酒,如今却只能在江湖夜雨中独对孤灯,已是十年光阴。
家境清贫,仅有四面破壁,但也能安然度日;生病了,也不用寻求高明的医生。
想象你在夜晚孤灯下苦读,白发渐生,而远处的猿声与瘴溪边的藤萝,映衬出一片寂寥。
诗歌解析:友情与人生感慨
1. 北海与南海:身隔千里,心意相通
诗的开篇,黄庭坚以“北海”“南海”比喻自己与友人黄几复相隔甚远,甚至连鸿雁传书都不可得,这种距离感立刻奠定了诗歌的基调——思念与惆怅。
2. 回忆旧时,江湖岁月如梦
“桃李春风一杯酒,江湖夜雨十年灯”是全诗最经典的句子。这两句对比鲜明,前者是年少轻狂、春风得意的美好回忆,后者则是漂泊江湖、孤独度日的现实,感叹岁月流逝,世事无常。
3. 困境中的坚韧与超脱
“持家但有四立壁,治病不蕲三折肱”表达了作者对贫困生活的豁达态度,即便家徒四壁,也能安然度日;即便生病,也不会执意寻医,表现出一种自我调侃的坚韧与达观。
4. 对友人境遇的关心与想象
最后两句“想见读书头已白,隔溪猿哭瘴溪藤”,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现状的深切关心,既担忧岁月催人老,又描绘了黄几复居住环境的荒凉,使得思念之情更为浓烈。
《寄黄几复》的现实意义
1. 友情的珍贵
现代社会,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便捷,但真正的深厚友情仍然难能可贵。这首诗提醒我们,要珍惜与朋友相处的时光,不要让岁月冲淡了情谊。
2. 对人生的感悟
人生如江湖夜雨,往往充满了漂泊与孤独。黄庭坚通过这首诗告诉我们,无论身处何种境遇,都应当保持达观,正视生活的不易。
3. 书信文化的魅力
在电子通讯发达的今天,写信已成稀缺之举,但这首诗展现了书信所承载的情感厚度,让人不禁怀念那种用文字表达深情的方式。
如何用现代视角理解《寄黄几复》?
- 如果用微信聊天,黄庭坚会怎么表达?
-
黄庭坚:老黄,你在南方过得咋样?多年未见,十分想念!
-
黄几复:哈哈,想当年我们一起喝酒,如今你我各奔东西,确实挺感慨的。
-
黄庭坚:家里没啥钱,但还能撑得住,生活嘛,随遇而安!
-
黄几复:你头发白了吧?听说你那边环境挺荒凉的,保重啊!
- 在朋友圈发一条“寄黄几复”式感慨
- “年少时一起喝酒,转眼间已是十年江湖路。朋友,你还好吗?”
结语
黄庭坚的《寄黄几复》,是一首充满思念与人生感悟的诗歌。它不仅描绘了友情的珍贵,也折射出时间流逝、生活变迁的无奈。读懂这首诗,就像在千年之后,与古人进行了一场关于友情与人生的深度对话。